首页 > 新闻中心
leyu手机:私募基金|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买私募不如买公募
2023-11-22 11:37:01 | 来源:leyu乐鱼vip 作者:乐鱼网app

  到底买私募?还是买公募?对于基金投资者是一个不容易的选择。公募基金的优势显而易见,安全、透明度高、买卖便利,管理费用也比较低。但是,市场上流传的私募十倍、甚至百倍收益的神奇故事,总是会让投入资产的人心动,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幸运之神会眷顾自己。

  截至目前,私募基金行业保有量即将达到15万亿元,累计发行产品89784只,较2015年末分别增长194.9%和273.3%,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扩大至3.09万亿元,累计发行数量40557只。股票型私募基金规模达到了30939.86亿元,已达到股票型公募基金46002.40亿元规模的75%。

  公募和私募股票基金的业绩回报怎样,投资者最为关心。《蓝筹企业评论》选取了同时段净值披露完整的股票型私募基金和股票型公募基金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是公募股票型基金整体的年度收益和累计收益均领先于私密性较低的私募证券基金。

  个人投资者选择私募基金源于追求“更高的绝对收益”,但事实上,在庞大的私募基金产品池中,产品大概率难以满足预期。

  在波动向上的2020年,公募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率是25.72%,高于Wind全A的19.56%和私募股票型基金的13.14%。能够准确的看出,在最近一个月进行了净值披露的私募基金,其业绩回报较股票型公募有很大的差距,甚至跑不赢除了上证指数之外的其他股指。

  随后,我们对2008~2019年股票型私募基金、股票型公募基金和Wind全A指数的年度收益率进行了比较,选取2008年之后数据的原因是,在这之后私募基金的有关数据更多。在样本的选择上,选择了不同时段内有完整历史数据的3000余只股票型私募基金。

  从上图能够正常的看到,在指数上涨的2009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0年的8年中,只有在2014年,私募股票型基金以30%稍微领先于公募股票型基金的25%;在其余的7年中,私募基金的业绩回报低于公募基金。

  其中在指数涨幅较大的几年,私募基金的业绩回报远低于公募基金。股指上着的幅度较大的2009年、2014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涨幅分别为55%和69%、30%和25%、37%和47%、26%和46%、13%和26%。

  同时,私募基金不仅较公募基金有较大差距,甚至跑不赢指数。在与Wind全A指数的对比中,在指数上涨的年份中,只有2013年和2017年,私募基金小幅度的跑赢了指数;在相对牛市的2009年、2014年、2015年、2019年和2020年,私募基金的整体表现并不理想。

  从累计收益的角度上看,公募基金较私募基金仍有优势。我们选取了近三年和近五年完整年度的两个区间。因为15年以后的私募数据更丰富,其中私募部分选取了Wind数据中,在两个时间区间内有完整复权净值数据的样本,过去三年和过去五年分别1367只和485只。

  无论从近三年还是近五年结果来看,公募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都高于私募基金。从上图我们大家可以看出,三年间股票型私募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5.95%,低于股票型公募基金的8.30%,但高于Wind全A的0.05%;五年间股票型私募基金的的年化收益率是7.32%,低于股票型公募基金的9.42%,但高于Wind全A的3.85%。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假如投入资金的人在15年初分别购买了股票型私募和股票型公募基金各100万元,在2019年末退出能够得到约42.4万元和56.8万元的业绩回报。

  无论是单一年度还是累计收益,私募产品的表现并不如公募基金,显然与投资的人对私募产品的预期不太相符。

  业绩回报的差距可能是由于仓位导致的。在指数大面积上涨的时候,通常是私募基金跑不赢公募基金和指数的年份。例如在前文的图表中,2009年、2014年和2015年Wind全A分别上涨了105%、52%和38%,而私募股票基金的年度收益率分别为55%、30%和37%。据平安证券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定期披露净值的9116只样本基金中,私募基金在2015年的总体平均仓位在55%至65%之间浮动。当股市大涨时,部分私募基金的股票仓位较低,收益赶不上大盘的涨幅。

  当然,也可能来自于投资人的压力,在私募基金的运行中,来自投资者的问询和施压总会提高基金的管理难度。私募基金管理者在面对基金持有人的时候很难做到像公募基金经理一样强势。当投资者感受不好的时候,一方面可能赎回基金份额,也可能在各种场合上发布不利于私募经理的评论,不仅影响私募基金的口碑,也有一定可能会使私募经理受到更多来自管理层的压力。这种情况下,也会有很多私募基金管理者在指数上涨的时期选择止盈而错过了一些机会。

  同时,“这原因是大多数私募基金经理缺乏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在指数上升时不能较好地踩对进出市场的节点”,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曹泉伟教授在他的《2020年私募研究报告》中说,“在承担很高的上行系统性风险的同时,没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曹教授的报告,使用Treynor-Mazuy四因子模型对我国非结构化股票型私募基金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月度收益进行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2015年至2019年的五年样本期内,只有占比25%的基金经理具有非常明显的选股能力;经过自主检验法,只有19%的基金经理可能依靠自身取得了优秀业绩;而只有9%的基金经理可能在择时能力上有所体现,经自主法检验,只有5%的基金经理具有择时的能力。